百衲的微博

© 百衲的微博 | Powered by LOFTER
标签: 烟台
1
 

鲁菜香自福山来

        2017年在风和日丽的暖冬时节到来了,元旦小长假的日子,最惬意的莫过于吃了。说到吃,烟台人从来不亏嘴,因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之乡,就在烟台的福山区。

        “要想吃好饭,围着福山转”。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中唱重头戏的鲁菜,分为了胶东派、济南派和颇为阳春白雪的孔府菜。其中,最为多样化和丰富的就是以“福山帮”为代表的胶东派鲁菜了。

       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,地处半岛,三面环海,腹地有丘陵平原,气候适宜,四季分明。海鲜水族、粮油畜牲、蔬菜果品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,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。庖厨烹技全面,巧于用料,注重调味,适应面广。其中尤以“爆、炒、烧、塌”等最有特色。

        鲁菜历史极其久远。《尚书·禹贡》中载有“青州贡盐”,说明至少在夏代,山东已经用盐调味。福山烹饪源远流长。早在春秋战国的《齐鲁治馔》上就有记载:从元朝开始,福山烹饪技艺就已经进入宫廷,成为当时御膳的支柱。

        福山菜肴极讲究刀工、火候。刀工精细奇妙,令人赏心悦目;火候讲究长短适度,掌握准确;制成的菜肴软、焦、嫩、酥特点显著。另外,福山菜以味、香最为讲究。其香,讲究纯正不邪,食而不腻;其味,则要求原汤原味,多种多样。

        福山人在烹调技法上精于溜、爆、炸、扒、蒸,在风味上则以鲜嫩为主,偏重清淡。当地的特色菜肴主要以海味河鲜著称,另外“福山拉面”也是当地特色饮食一绝,其它特色小吃还有八仙宴、碧绿羊排、芙蓉干贝等,令人垂涎三尺,胃口大开。

        烟台瑜伽协会的唐会长家住福山,每次去瑜伽协会,都能跟她大饱口福。她驾车辗转福山大街小巷,胡同大院都能走到,印象最深的,莫过于藏在深深院落中的“王大厨”了。王大厨的鲁菜烧得炉火纯青,不光是色香味俱佳,就是感官上,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。每份菜肴都盛在精致的小盅小碗里,配上浓浓的高汤,入口一阵香浓爽滑,缓缓下咽中,口留余香,瞬间调动起你的全部味蕾。

        据说,元代时,福山厨师被福山县尹阿合马荐引燕京献于忽必烈,“北食”之魁独领风骚,一时名噪京都,至明清时达到鼎盛。相传,明隆庆年间,福山人郭忠皋在京为官,将乡厨邹德福带到京城主持御宴,受到明穆宗的赞赏。后告老还乡不到一年,皇上龙体欠安,滴水不进,思念老御厨邹德福烹调的饭菜。皇后下懿旨,派皇帝出巡使用的半幅銮驾车马,日夜兼程接老御厨返京。老御厨亲手做了几道皇帝喜爱的饭菜,食后果然渐渐康复。此后老御厨所在的村庄———邹家庄,便被人改称为銮驾庄,今日犹在。清代中叶,北京著名的八大楼:东兴楼、致美楼、泰丰楼、新风楼、翠华楼、安福楼、丰泽园、同和居都是福山人开办的。

       18世纪随着烟台开埠,福山厨师走出国门,足迹遍及五大洲。古现石岚村的张益修老先生就是当年跟着舢板漂泊到韩国,开了一家鲁菜馆,从此扎根下来。每逢春节,八十高龄的张老先生都会专程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,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上红包,他还专门写了一首石岚村的诗,诉说自己的思乡之情。

       一粥一饭皆有情义。食物是与人的记忆息息相关的,那些曾经的味道,固执地留在了人们的回忆里,历久而弥新,等待在未来的某个瞬间,再次让我们回味和动容。

       厨师不仅是一个生计,也是一种美学。老子说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,如果他对烹饪没有研究是难以作出这样的比喻的,他认为对待老百姓要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”;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是孔子提出来的,他有所谓的“八不食”,从火候、刀工、卫生等等方面都做了要求。曹操专门写过一本《四时食制》,指导人们在四季如何饮食。苏东坡不仅亲手烹制美食,以“东坡”二字命名的菜品有很多,而且都是名菜,如东坡肘子、东坡肉、东坡羹等等,还为这些美食写下大量诗词。苏东坡任登州知府时所作《鳆鱼行》,对胶东烹饪大加赞美,“膳夫善治荐华堂,坐令雕俎生辉光,肉芝石耳不足数,醋芼鱼皮真依墙”。

        2001年8月,中国烹饪协会派出专家组赴福山区进行了专门考察和论证。专家组一致认为,福山厨师遍及海内外,享誉烹饪界,福山菜历史悠久、基础雄厚,对中国鲁菜起到了支柱作用。经中国烹饪协会研究决定,批准冠名“山东烟台福山—鲁菜之乡”,福山区政府拥有冠名的使用权和管理权。

       (智慧烟台原创稿件,文/曙笑华)

评论
热度(1)